醉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酒”的字源字形和字义 下面讲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中,“酉”是古代表示酒器的一种象形符号,像一樽酒瓶的样子。金文中承续了象形的特点——即“酉”字中间的一横被竖折线切断,以突出其上部的形状与下部的不相干(如图);而“酒”字则由“酉”“氵”、“昔”三字组合而成——“酉”表示酒的本原意思,“水”表示酿造酒需要水分,“夕”表示黄昏时酒已酿好,可以喝了之故,由此构成一个会意兼形声的汉字。小篆中的文字大致继承了金文的字形结构,但字形更加整齐规范些(如图)…… “酉”在六书中属于指事,即该字的偏旁部首是一个抽象化的符号。从“酉”的字多与酒有关联,如酒、醪、酩酊等,比如我们熟知的“茅台”,其实“茅”就是一种用来造酒的草。
古书上还有一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尧舜”,可见上古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并且开始喝起了美酒…… 在古汉语里还有一个词叫“醴酪”(lǐ lào),这个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做名词,而是用作形容词,形容一种味道很甜的酒,相当于现在的米酒或甜酒…… 再来说说“醉”字: “醉”是后起字,它的构形方式跟表示“醒”的“酲”很像,都是由身体部分加上“酉”构成的会意字。不同的是,“醉”除了有饮酒过度、神志不清的意思之外,还引申出了陶醉的意思。关于后者,有一个典故:相传春秋时的鲁国大夫孟武伯曾问孔子他的兄弟子路是否喜欢音乐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则是“有喜色”,于是孟武伯就接着问道他是不是喜欢唱歌呢?不料孔子却反问了他一句“何谓也”,意思是说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原来按照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一个人如果听到自己喜欢的曲子便会露出欣喜之色来,所以孔子才会对这个问题感到莫名其妙……(这一段出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