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景点在哪?

闻人珠茜闻人珠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万世师表”石像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8月13日题赠的。 背景: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议取消党内外党权的区分,承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的决定以及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使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由斗争转向合作。1924年7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国共合作的实现,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政治活动的机会和锻炼自己、培养干部的条件;同时国民党也成为团结革命力量的最广泛的同盟军。 当时陈独秀等中共中央负责人认为国共两党之间的党员不能混淆,但孙中山不同意这种观点,指出“党与党之间应无界线”。他认为只要是为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无论何种派别之党员,皆可为同志”。因此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国民党左派同意接受右派的共产党员如李大钊、谭平山等人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为了加强对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培训工作,1924年春,经孙中山批准,广州黄埔军校创办了一所“军官教导团”,并成立了政治部。蒋介石兼主任,周恩来为副主任。1924年5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时,孙中山亲临讲台发表演讲,鼓励教导团的官兵要刻苦学习军事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作战技术及指挥才能,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人才。 1926年5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驻广州的共产党人被迫离开国民党党政机关和政府机构。同年10月中旬,又制造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广州商团委员会”等所谓两委会纠纷事件,驱逐了中共两委会的全部工作人员,控制了上述两个机关的实权。在国民党右派势力向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大举进攻的时候,周恩来自1924年起担任黄埔军校和政治部的领导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留在广州,继续做统一战线的工作。他经常到国民党内左派中开展工作,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争取他们支持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反蒋抗袁的正义事业。经过艰苦努力,他成功地维持着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后来国民党右派势力又提出“整理党务案”,要求共产党全部退出自己的党政机构,由国民党左派人员接替。由于周恩来等人的坚决抵制才没有得逞。为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王柏龄(黄埔军校教官)对周恩来不满,曾写信给蒋介石说: 周恩来在黄埔有兵有权,不可不防! 蒋介石看了这封信之后,也感到“此事尚须注意”。于是他在1926年10月下旬,即“省港罢工委员会”事件刚刚平息之际,就借口中央委员廖仲恺遇刺而将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以及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人软禁起来。接着又以“清党”为名,在广州开始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暴行。周恩来得到这一情况后,急电中共中央报告,并要求立即设法把在广州的党团员撤走,以免遭不测。不久,中共中央根据周恩来的电报指示,决定将中共广东区委及其所属部队中的党组织全部秘密撤离广州。1926年11月底或12月初,周恩来从上海回到广州部署撤离事宜。

1926年12月上旬一天上午,周恩来召集中共广州区执委会议讨论撤退计划。他首先传达了中央关于撤离的指示精神,并根据中央常委会议的决定,布置了撤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随后就匆匆赶回广州黄埔军校,主持学校里的有关日常工作去了。

俞滟丽俞滟丽优质答主

1. 万世师表的来源,是孔子的评价语。 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又言“圣之时者也”(《礼记·中庸》);再言“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也”(《四书大全·卷五十四》)。 这都是指孔子自己作为道德典范的形象而言的。所以,这只是一个文学表达手法上的夸张句而已。

2. 北京大成殿有孔子、孟子、颜渊三像,其中孔子像是明代所造,其衣纹是依据孔子本人的画像所绘制的。 曲阜庙内的大成殿,除了孔子之外,还塑了“四配”和十二哲像。这些塑像也是参考了古像,并且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不过已经不再那么夸张的描绘,因为历代统治阶级对孔子都有比较推崇的看法,因此对孔子的渲染也逐渐弱化。 至于“万世师表”这个标题则是一个形容性的词组罢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