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五行是什么?
“祥瑞”二字,出自《礼记·檀弓下》:“丧有遗骨而成祥,祭非孝翁而主凶。” 郑玄注疏:“祥者,福也;威仪之盛曰祥。”孔颖达等正义:“祥者,吉祥之名。其德甚盛,乃称为祥。” 简言之,所谓“祥瑞”,就是吉的象征或征兆。这种象征或征兆,在现实世界中具体表现为五类,即五种祥瑞之物。这五种祥瑞之物,在汉代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这五种吉祥物,被称为“五福”。
汉桓宽著:《盐铁论·崇礼》:“是以五帝以礼胜,故尊贤用士而民不移;三王去礼兴术,故兵革不侵而民富实。自后儒学衰坏,王道陵夷,风俗坠败,礼仪废缺;贵贱不别,长幼无序;市朝纷杂,人怀诈伪;喜笑不和,忠臣丧职;五谷不殖,六畜不生;嘉祥不发,百福不至。” 这里的“嘉祥”与“百福”,就指的是种种祥瑞之象。
汉班昭著:《东昏侯诔》:“灵祇佑祀,咸荐嘉祥。” 晋杜预注疏:“行仁道而得吉祥休烈之应。”“嘉祥之应”,即指上文所说的五大祥瑞之物,也就是“五福”。
以上所述,都是儒家典籍中有关祥瑞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东汉以前,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主要是与自然现象有关的,比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到了东汉末年,社会上的“祥瑞”,已经变成了可以操控的东西。这种风气,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越来越盛。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凤凰来仪”、“甘露降处”(白莲生)之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