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属于五行的哪种?
周易八卦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五行则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这五种元素对应着自然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并且互相影响,相生相克。 不过现代科学认为世界上不存在金、木、水、火、土等实体,所以这些只是古代对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比喻而已。
而数学作为人类发明的一项工具,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即大数定规律(大数是现代数学中一个比较古老的叫法,现在叫做大数定律)。这个定理认为,任何一组数据只要重复试验足够多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就会朝着某个特定的数值进行稳定移动并达到接近正确的结果。 而这种“移动”和“接近”其实就隐含着阴阳的道理,因为当一组数据朝某个方向“移动”时,必然存在另一组数据朝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且正数的个数总比负数的个数多,因此就产生了正负。另外一组数据达到正确的结果的速度总是比一组数据快,因此就有了先后。 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数学也是由阴阳两种力量推动的,只不过这种阴阳是建立在无穷无尽的自然界基础上的,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所以说,尽管我们现在学习并使用的数学都是基于抽象的符号体系,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来源于自然的。而我们探索的这些公式和定律也是大自然本身存在着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概率问题,如果我们把每一次出现的情况都记做1,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就等于事件A发生的情况下标号1的个数除以所有情况总的标号数目N。如果反复做同样的实验,理论上这个百分比会渐渐收敛到某个值而不是保持固定。这就是大数定律所揭示的规律。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抛硬币多次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最终结果是正面的几率似乎要比翻过来了高一些,也就是P(正面)稍微大于P(反面),这其实是类似的大数定律在起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在抛掷硬币的同时也在统计每一个结果出现的概率,虽然每次都是随机的,但总体而言每个面出现的概率是大于另一个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