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嘉轩五行如何?
毛姓,21世纪人口排名第六十一位的大姓,也是百家姓中最早的姓氏之一。《说文》云:“毛,眉也”,本义即指眉毛。可见毛字早期多用于形容男子的美貌。如《诗经·郑风·萚兮》有“萚兮萚兮,风其吹靡;叔兮叔兮,褎如充耳”,形容男子美貌的还有《庄子·盗跖》中的“眉目清秀”、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之六“窈窕淑女,眉清目秀”等。后因“眉”与“毛”古音相近,故“毛”引申出“眉”的意思,并常和“眉”组成同义词。 后来,由于人们大量地用“毛”形容动物身上的软毛,“毛”便逐渐产生了表颜色的意思。《庄子·秋水》曰:“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这里的“吓”就是现在的“鸦”,是表示反语的感叹词。宋玉《讽谏》云:“鸟何群兮?凤皇翔。驾鸿鸾兮乘紫鸾。凤皇鸣兮翠凰翔。拥黄龙兮结灵龟。”这里连用四个“凰”字,皆因“凰”与“黄”谐音,“黄”在古代既代表黄色,又象征尊贵。类似的例子还有成语“一丘之貉”(《汉书·西门豹传》:“人皆恶之,比之若狐貉。”)其中的“貉”就是现在“貉”的意思了。
到了现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经常使用这类带有“讹误”的字。比如大家熟悉的“弄璋”(《礼记·檀弓下》:“夫子之子,璋也。”),这个词原本是指男孩儿生下来脚丫子肉厚,像块美玉一样白嫩可爱。因为“璋”古代是一种玉器,所以“弄璋”后来就用来形容喜庆之事——古人认为得长子如得宝玉,非常欢喜。再如“弄瓦”(《礼记·檀弓下篇》“朱弦疏越,新声代旧,其为亡人之乐则然矣。”),这个“弄瓦”指的是用线把一块方砖石托起,让女孩儿玩,以测试她是不是能抓周(民间的一种预测孩子未来命运的方式)。这是因为古代的印章多用玉石或瓦烧制而成,且多为方形,所以“弄瓦”也就成了“弄章”的谐音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