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是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我的问题其实是“孝”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我是这样认为的,古人造字是很严谨的,一个字的五行属性肯定是有根据可查的。比如说“山”字,属木;“水”字,属水等等。但“孝”字除外,“孝”字上面是个“子”,下面是个“老”,从字形上来看,它应该属于土的字。为什么呢?因为汉字有会意字的组成方式,“子”和“老”结合在一起表示父母,而“土”有母性、包容的意思;而且看现代汉字中与“孝”相关的词语,如“土壤”“地壳”等,也多是土字旁或土字底的文字。所以我个人认为“孝”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土。
但是,我同时发现,在《说文解字》里面,“孝”的解释是这样的:“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能善事父母,谓之孝。”这里把“孝”的五行归属给了“老”。那到底是“孝”从“子”还是从“老”呢? 我查了《康熙字典》,“孝”的古文写法是这样的: 这字看起来就像是“老”字少了一画(这个“一”指代的是“上”)。所以《康熙字典》直接把“孝”的部首归属于了“老”。那这样的话,“孝”的五行就应该属火了吧? 可是再看《汉语大字典》[2],对“孝”的解释却是这样的: 这里的“孝”像是“子”字多一些。再看“孝”的异体字“孝心”,也是由“子”组成的。所以《汉语大字典》把“孝”的部首归到了“子”部。这样“孝”的五行又属木了。
那么,到底谁是对的?谁又是错的?其实,都是对的,因为历代学者们就是这样理解的,并且这样书写的。比如《礼记·祭义》: 这里面的“孝”就是异体字“孝心”,《礼记》作者是这样写的,说明这种写法是经过认证的。但这里解释的“孝”是“善事父母”的意思。
再来看汉朝郑玄注的《周礼•天官•大宗伯》: 这里对“孝”的解释同《礼记》,同时这里还解释了“孝”的意思——善事父母者。说明“孝”字上面的“子”,代表儿子,下面“老”代表父母。这是儒家经典里明确记载的“孝”字构造的含义。
综上,我认为“孝”的五行属性应该以“老”为部首,属土。因为“土”有承载万物的意思,而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就像大地一样深沉而不求回报。 但是,我又觉得“孝”的五行属性以“子”为部首也应该成立,因为它代表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爱。所以“孝”的五行应该是属火的。 真是难以取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