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上生肖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讲的是十二生肖的顺序。那么天上十二宫又对应着哪个月份呢? 古人把黄道带分成12等份(段),每等份(段)叫一宫,共12宫;再把每个宫划分为30个区域,以子午线为界,分东侧为阳,西侧为阴,每区叫做一刻,共48刻。
每个月的初一至十五,月亮由亏到盈,逐渐变大,每天大约增大一点五毫,各月的阴历时间也就相应的增加一天半,一年下来,初一至十五就增加了六天。为了和农历一月配合,古代的天文学家就把这多出来的六天分配到十二月里去,使每月的初一到十五的时间在阴历里保持不变,而十六到月底的时间被压缩进来,这样每个月的时间就变成了二十八天或二十三天的周期了。这种压缩的时间,当然是不均匀的,到了农历月底,被压缩进来的时间最多,达到两天,所以每月的最后两天的时间是最多的。
同时,天文学家还注意到,太阳一年有两次离地球最近点的情况,一次是在春分或者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时日影最短,昼夜几乎一样长,全球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另一次是冬至或者夏至,太阳直射点分别回到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除了这两次外,其他时间的太阳高度角变化都不大。考虑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热量,所以气温的变化主要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有两次特别明显而已。古代的天文学家就把这两次的日期给固定下来了,作为温度变化的起点。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到达最低点,北极附近地区黑夜最长,白天最短;而从冬至开始,太阳高度角慢慢增加,大地渐渐恢复生机,气温开始回升。冬至这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正好悬挂在东方地平线上,它的位置每天缓慢地朝着正北方移动两分,一个月以后,它升起的方位离正北方有四十度了。
每年夏至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全年白天最长的一天,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慢慢往回走。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白昼一天比一天短,温度也逐渐下降。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扁椭圆,所以每当年节轮回交替的时候,都有“北雁南飞、候鸟往南迁徙”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