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几分制?
1,乒乓球比赛是有分数制的,但是不是以分来计分的 (因为一个球太快了,来不及加减分),而是以局来计算的。一场比赛是5局或7局,5局的比赛是先赢3局为胜,7局的比赛则是先赢5局为胜;也就是说一局比赛最多只能输2分。
2,比赛中的每一个球都是独立的,输赢取决于这一个球而不是一整局的所有球。所以会有16个“0-2”、8个“1-3”、4个“2-3”等等的情况出现。
3,在比赛中会遇到对手发球太长或者接球太久的情况。这时候应该礼貌提出,以免时间浪费。比如对方发球时间过长,你可以在第二球打出去之后提醒他该换人发了;对方接球时间过长,你可以用敲桌子等方式暗示他该进攻了。
总之呢,大家都是文明人,又是绅士,所以不会故意让分给你或者故意输给你的 ------除非你是奥运冠军张怡宁,当然,大满贯得主邓亚萍也有这种“特权”。
1926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只有男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个项目,每场采用5局3胜制,每局21分,实行加罚1分优胜的办法。50年代初期,把每局21分缩短为15分。
1952年3月正式公布每场5局3胜制,每局15分,采用发3个球交换发球权的办法。1953年第2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改为一方连续发球2个球即交换发球权的办法。
50——60年代,日本队员创造了许多先进技术和战术。为了抗衡日本队所长,苏、匈等欧洲运动员开展了“非固定打法的革新运动”,使攻球、弧圈球、削球和各种变化球的打法进一步发展,使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日益精进,比赛比分越来越高,时间拖的越来越长。
因此,从40年代到50-60年代,曾先后5次修改缩短每局比赛的分制,1951年是16分制,1952年是15分制,1958年是11分制,1961年为加快比赛进度再改为每局9分制(仍为5局3胜制)。从19——20世纪60至70年代末期,9分制通行了近20年。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球速的加快,距离的加长,攻防的强化,战术的复杂化,比分缩短的“速决战”,时间反而越来越长。
从1980年第35届世乒赛开始恢复11分制(还采用5局3胜制),3年后的第36届世乒赛又改为7局4胜制。1993年第42届世乒赛,又把团体比赛改为5局3胜制。从1996年第43届世乒赛开始,又恢复团体、单打、双打的比分均为5局3胜制。
从19世纪20世纪50至80年代,每场比赛都是采用同一比分,1996年第43届世乒赛起,男、女团体赛采用5局3胜每局11分制,男女单打和双打采用7局4胜每局11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