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国债回购有哪些?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没有货币市场的。当时的中国只有商业银行(简称“央妈”),通过行政命令分配资金,整个社会流通的是实物货币,也就是粮票、油票和布票等,当然实物货币也有纸币。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小岗村搞包干到户,开始解放生产力;然后城市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为了配合城市的改革,中央金融委于1979年成立了,央行分设了信贷部和货币发行司,分别主管贷款和投资,此时才开始有信用这个概念。 为了促进企业发展,需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这个时候银行对企业放贷的期限和利率都需要企业自己说了算,这就引出了市场机制的一个功能——价格信号。
于是,在1984年中国取消了物价管制,由市场来决定商品的价格;同时,中国推行了利率市场化,企业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对企业的放贷不再像以前那样“雨露均沾”,而是实行贷款审批制,谁能够获得银行贷款,谁就能够获得发展机会,而那些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通过借钱融资就开始有了成本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就可以得到资金供给,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一切以价格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