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含有冰的英语成语解释
冰糖葫芦和糖葫芦只是音译上有些区别,并没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有人这么叫,实际上冰糖葫芦的叫法在北方很少见,更多是去南方后使用的名称。但是糖葫芦则不同,糖葫芦一般会在北方时常听到。冰糖葫芦或糖葫芦是秋冬季的特产,由于制作需要很多程序和技巧,而且要保证品质,所以在春夏季是很难出现这种特色零食的。尽管,由于冰糖葫芦味道甜美又酸,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仍然盼望冰糖葫芦常年出现,但是恐怕很难。除非你去尝试自己制作冰糖葫芦。
说到冰糖葫芦,不得不想到冰糖。冰糖有白色和褐色两种,是一种晶体。一般白糖是制作冰糖的基本原料。冰糖葫芦制作的糖浆,就是加入了一些的清水加热熬制出来的糖浆。至于为什么叫冰糖,有说因为糖像冰一样透明的晶体;有的则说冰糖的制作过程,就是糖浆在制作模具内冷却凝固的过程,像冰一样。但是,无论是怎么说,冰糖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味道,与白糖有很大的差别。冰糖在中医上被认为有很强的祛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做药材。另外,冰糖也是我们食物中常出现的调味品。
无论是冰糖葫芦还是糖葫芦,都是在山楂串上外面裹上一层糖浆,待糖浆凉却后就成为像冰一样的透明晶体重加上山楂鲜红的颜色,就使山楂的表面既美观又有光泽。而且酸酸的山楂加上甜甜的冰糖,味道更加可口。因此,冰糖葫芦或糖葫芦成为非常有特色的美味食品。
但是无论怎么说,冰糖葫芦与冰还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之所以用冰命名这种特色食品,是因为糖葫芦外面的糖浆结冻后的样子像冰一样透明和坚硬。但是,你肯定也发现一个矛盾:糖葫芦外面像冰一样透明坚硬如冰,但是为什么糖葫芦是在秋冬季出现,而在寒冷的北方冬初初春结厚厚的冰的时候,这种冰糖葫芦却消失了。这个矛盾是不是很难解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糖浆结的冰确实很像冰,但是也有些不同,就是糖浆结冻后是完全透明的,而我们常见的冰不是完全透明的。另外,糖浆冻是在较暖些的季节就出现,而冰却不同。这是因为,虽然糖浆结的冰的确与普遍认识的冰一样,都是液体的固化,但是它们不是同一种液体的固化。也就是说糖葫芦表面的冰与河流里的冰不属于同类的物质。
那么水结的冰与糖浆结的冰是否属于同一类物质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们都属于凝固态的水。水结冰是常见的凝固现象。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变化过程。
我们平常说的冰,一般指的是水结成的冰(固态水)。通常在一定的压力下,纯净水的凝固点是0℃,这时液态水与固态水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凝固成冰时温度是0℃,冰熔化成水时温度也是0℃。但是,这种只有水存在的系统是非常干净的,一般不会出现。在实际系统中总会存在些杂质。所以,在实际系统中,液体冷却到它的凝固点时,并不会马上成固态。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奇观:温度在0℃以下水仍然不结冰。这种在0℃以下仍然存在的液态水叫过冷水。这也是云中含过冷水不会自动形成冰雹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水在0℃以下仍然不会结冰形成固态,而是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水?
这要从凝固的起始过程——结晶开始讲起。凝固的起始过程是结晶过程,就是结晶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结晶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结晶生长在结晶核上;二是溶液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直接由溶液析出结晶。这种直接由溶液析出结晶的过程可以自行开始,也可以借助于外来种子开始。这种结晶在云雾物理中非常重要,常常成为成雨和雷电的起因。
一般说的冰实际上是一种结晶冰(Crystal Ice),它由纯净水在一个大气压以上缓慢凝结而成。它的密度较小,一般为0.91-0.925。但是它的密度与凝结速度(冰的增长速度)和温度有很大关系。随着温度降低,凝结速度降低,结晶冰的密度会很快增大。例如:在-2.27℃到-17.8℃温度范围内,结晶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