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出口赚钱吗?
目前中国的奶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绝对劣势,原因有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外对原料奶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欧盟规定,饲料中抗生素的残留量不允许超过30微克/千克; 而美国的标准则是100微克/千克;日本则更为苛刻,不得超过50微克/千克——这些数值都是指饲料中抗生素总量与干物质浓度的百分比。 而按照国内目前的规定,在养殖环节,药物的使用是允许的,并且没有明确的限量规定(允许在加工过程中将药物损失掉),这就使得我国乳制品进入国际市场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国际市场上对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也很严格——例如细菌总数不能超过20万cfu/毫升,大肠菌群数量要小于等于3个/100ml. 如果企业达不到上述要求,产品就只能做报废处理了。 除了国外的质量标准外,我国乳品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完全处于下风。
因为国外的农场一般是统一规模化的,而我国的奶牛养殖场则是散户居多,这也直接导致养殖成本相差悬殊。以欧洲为例,一头高产奶牛一年的饲料费大约为4万元人民币,而同样的一头牛在中国可能就要花去6万元甚至更多的费用。(当然,中国的奶牛一般产奶量较低,如果算产出比的话则又有所不同) 国内企业的包装、运输等成本也要高于海外同行。
不过虽然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如果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一些优质品牌的产品还是可以打入国际市场的。
比如说蒙牛早在2003年就已经通过了HACCP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成立了专门负责国际化经营的公司,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
据蒙牛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7家海外子公司或办事处,业务覆盖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而在出口的产品中,酸奶和奶粉的出口量最大。 以酸奶为例,根据资料显示,仅仅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出口的酸牛奶和发酵乳就达到600多吨,货值1300多万元人民币。 当然,出口创汇只是中国奶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也越来越重视。即使是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今年一季度,国内乳品行业仍然有12家企业销量增长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