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理财把握吗?

强津瑞强津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何评价《中国金融》这篇报道? 通读全文,用词犀利但表述平缓,态度清晰但是观点模糊。乍一看仿佛给了答案,细一看又什么都没说。全文无一句引用语,全是对银行、保险和信托公司领导或内部人士的访谈,没有给出任何有具体内容的数据或事实,因此很难进行有实据的分析。

整个文章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说了等于没说。但是,既然能发表出来,说明还是有一定根据的;文章的立场似乎很坚定,态度也有点像是在控诉——毕竟标题就敲响了警钟,但是内容又给金融企业留了余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篇报道也反映了监管层面对当前金融行业风险的担忧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整改的期许。 中国的金融改革一直在路上,创新、稳定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改革开放40年的当下,我国的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场全新的变革,金融行业的开放与监管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娄怀玉娄怀玉优质答主

作为金融理财的发源地,美国目前有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注册理财规划师)11.9万余名,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潜在的金融理财市场巨大,预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而现实状况,CFP仅有1200人,且目前取得CFP资格的人员多为保险、证券、银行业从业人员,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理财师少之又少。

国内理财师缺乏系统的理财规划教育,使得国内的理财服务更多地体现为“推销驱动”而不是“客户驱动”。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财规划教育,他们提供的理财服务更多地体现为推荐某种产品,而并非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综合的、协助性的规划服务。理财师过多地关注自身工作的结果,而非客户满意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一点与国外的金融理财存在很大差别。

国外的金融理财规划非常注重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规划服务,注重综合地利用各类金融工具为客户服务。由于国内理财师在专业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其提供的服务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可。国内理财师在从事理财服务时,大多仍沿袭各自原先所在行业的做法,在提供理财规划时难以综合考虑客户的各方面问题和需求。

此外,由于对其他行业的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工作中难以应用其他行业的相关金融工具,致使所提供的规划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