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是什么五行属性?
首先解释一下“主”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主,春物生机,欲有统纪,号令之所从来者也……”段注云:“凡命事物,当先立其‘主’……如有统纪矣。”可见,这里的“主”指的是一个事物的根本、主体;引申指“主要的部分或部分的核心”,再引申特指“物体的中轴、中央”等意思。 那么回到问题来,五行是什么属性呢?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它们各有所归,各行其道。《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五行的最初来源,它来源于对宇宙生成论的思索和对万物分类的企图。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给“主”下一个定义了:在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影响其他四行的物质或者能量叫做“主”。 当然,这个定义是抽象的,比较空泛。为了更直观地认识“主”的意义,我们又可以将阴阳五行简化为一个坐标系来进行观察——阴、阳两个维度各对应着两条线,而五行则分别处于五个位置(如下图)。
图中每个方格代表一种事物,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上位者称为“主”,下位者称为“客”。比如木(乙)克丁(午),因为木位于丁的上方,所以木是主,丁是客;再比如艮(丑)生甲(寅),因为艮在甲的下方,所以艮是主,甲是客。
在这个坐标系里,“主”的位置是不变的,它在阴阳两弦之间上下运动,它的状态取决于它所对应的五行。以人为例,在特定的时间,人的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处于运动状态的阴阳两弦之间的距离,就代表了人的“主”。 如果我们将阴阳看成是个时间的过程,将五行看成是个空间的过程,那么“主”就是这个时间的“主”,它是运动的和变化的,它可以是气的流动,也可以是能量的反应,还可能是思维的活动等等,总而言之它是可感应、可察觉的。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中,木、火、土、金、水五者相生相克,循环不断,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推动着宇宙的变化和万物的生长。 五行学说认为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变化的,事物之间这种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就是“生克”规律。五行生克制化构成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五行理论认为,“木曰曲直”,有生长、升发、条达之象;“火曰炎上”,有温热、明亮、向上之象;“土爰稼樯”,有生化、承载、受纳之象;“金曰从革”,有肃杀、收敛、清洁之象;“水曰润下”,有寒冷、滋养、下行之象。运用这五种形象化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
按照五行学说,事物和现象通过一定的取象比类纳入五行系统后,五行的生克规律就可以作为解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标准和规范。相生是指五行中具有相邻关系的行与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助长,其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中具有相间隔关系的行与行之间,甲制约乙,乙制约甲。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生中有克,克中寓生,以生为主者为生,以克为主者为克。
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开始和存续;没有克,事物就会无所制约而猖獗无度。所以正常的生和克是维持五行系统平衡协调的基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称之为制化或正常生克。如果生和克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遭到破坏,导致异常生克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异常变故。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其内部联系,根据在不同背景下,生的作用和克的作用,突出的重要性而有“五行的乘侮”、“母子相关”、“胜复”变化等理论。总之,五行的生克制化构成了自然界运动变化和协调平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