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野指什么生肖?
在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究竟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来由吗? 先秦的《逸周书·大聚》记载了古代天子大朝会的仪礼,其中就涉及到了动物的排布问题,“天子步游,以晓百官之数。其畜,豕白,豕黑。” 这里提到了两种颜色,即白马和黑马。这两种色彩的动物在十二地支中分别属于午和马,又因为午马与未羊相配,故此,我们可得出结论,羊为第六位。 马和羊的关系密切,古人观察动物的日常活动,发现羊吃草时总是跪着吞食,而马吃草则侧身卧下,于是将羊排在了马的后面,并解释道,羊之所以“跪乳”是因为“不诚(承)于父”,马之所以“卧食”是因为“不敬(警)于君”。(《周礼·天官·膳夫》) 如果仔细分析《史记·历书》关于汉武帝太初改元的记载,会发现其中提及的时间与节气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而这种时间上的准确是与对宇宙规律的正确认知结合的,这一点与西方现代科学何其相似!
“汉兴,高祖父子至文王十四代,正月朔日未交,律居子。初二日午时始交,日行上节;初三日至卯时,日行中节;四日下午申时,日行下节。自终始节每十五日为一节,三百六十一日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为上元。”“上元之日,天地之中,阴阳相合,万物昌盛。”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月相圆缺变化周期确定,每个月分为初一至十五,十六至月底为下个月月初,如此每月循环往复。每年的立春是农历正月尾,立春之后,月亮逐渐绕地球运转一周并进入新月份。
如此,一年365.2422天被分成12个月,每个节气约为一个月,每个月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二者各占该月天数的一半。 如此推算,每个月的初一如果逢立春之后,那么当天就是节气,该月三十便是中气,反之,当月的初三则是中气。 中气较为固定,分别为雨水、惊蛰、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等,而节气则随着月相盈亏不断变动,每一个节气大约等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1/20,也就是13.875天。
从正月初一到十二月腊月末,共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13.875天,每年冬至节后三个月零一天便交立春,此后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气”,最后一个节气称为“气节”。 由此可以列出一组数字:12(月)x24(节气)+4(中气)=366(日),再加上每月初一、十五或十六的月圆月缺,实际上每年有365.2422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每隔三年左右,就会有一个闰年,闰年在二月增加一天,成为29天,全年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