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般什么时候攒肚?
“攒肚”是加诸中国宝宝身上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其实,对于婴幼儿(尤其是0-6月龄)来说,大便是否规律、性状如何与是否“吃”有关,而与“喝”的关系真不大! 所谓“攒肚”,就是大便是颗粒状的,好像很久没有拉便便了一样。事实上,这种颗粒状的大便,也是由正常的粪便在肛门处被挤出成形的(就像挤牙膏一样),并不是积存在大肠里“好久没拉”所以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误解呢?原因嘛,也是众所周知的——
1. 新生儿的肠蠕动很慢,再加上胃液吸收后残渣很少,所以,每天的大便次数自然不多。
2. 家长误以为孩子“攒肚”是因为孩子的饭量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产生的粪便量也就越多;但实际上,孩子摄入的食物虽然变多了,但消化吸收率并没有因为食物量的增加而提升多少(因为此时孩子的消化酶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产生的粪量其实并不多。然而,由于新生儿时期的排便规律本来就很少,一次排泄不足也就没有形成多次排泄的习惯,所以,看似饭量增加了而屎量却没增多的现象就造成了“攒肚”的错觉…… 看到这里,相信楼主对“攒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