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行指什么颜色?
青赤黄白黑。五色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与两极世界的西方哲学体系相对应。五行思想萌发于商周,而行于汉代。汉代的五色理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涉及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文化心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五行最初指五种物质:水、火、木、金、土,亦指五种特性。水具有润下的特性,火具有炎上的特性,木具有曲直的特性,金具有从革的特性,土具有稼穑的特性。随着这种"特性"理论的发展,五大类具有相对应的特性:寒、暑、曲直、从革、稼穑的'事物也分别归属五行。这样,五行就成了五类事物的代称。
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分别属木、火、土、金、水。表示空间关系。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表示时间的变化。肝、心、脾、肺、肯五脏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合。表示五脏的生理功能和自然界的“五方”、“五季”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