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什么载的成语?

董怡柔董怡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有许多国家,如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另外还有宋、卫、中山等较小的国家。各国之间,战事不断,征战连年,兵祸考连,生灵涂炭。《孟子·离娄》中的一段话,对此作了概括的描述 :

“离娄之明,公输子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文之于琴、仓,成、和之于瑟,虽有巧妙,不能冬夏。琴瑟有调,以正为数而异。今有其犯人者亦有大知也,无他,顺而已矣。如时保保之也,如冬冬之也。今大泽中,大者六博不通。贵贱不择,长少不分。乱之至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以为和。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政备矣。”

《孟子·离娄》这段话的前部分讲的是做木匠活,没有“规矩”来制约不行;演奏琴瑟,没有一定的音律就不行。后部分讲的是,倘若“无规矩”、“ 无律”,那就会一发而不可收。然后笔锋一转,提出了“有规矩”,音乐有约束,才不至于乐不可终。由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孟子联系到政洽,提出“顺而已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心”就是对百姓要体恤、同情、有所不忍;“不忍人之政”就是对百姓要“制民之产”、“ 养民教民”。

《孟子·离娄》这段话中有“冬夏”一词,今人颇感费解。其实,“冬夏”就是我们成语中常用的“年复一年”的意思。如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就有“年复一年”:“……自年复一年的加以渲染和夸张,而形成今日之所谓传说,传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