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五行是什么?
“金”的本义是金属,引申为像金属那样的坚硬或指像金属那样沉重,也引申指声音响亮、有分量(含赞扬意);又用来表示时间概念和计算单位等。 1、指金属。《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君,白为之佐,赤为之使,玄为之合,青为之友。”这里说的五属是指青铜、黄铜、红铜、青铜和白铜五种金属。 金,由古文字的金形会变为今日的“金”字。小篆的金写作“in”,秦隶和汉隶书则写作“i”。楷书的“in”是唐末五代时楷书体简化而成的,从唐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简化的金字作“钅”,这是繁体的“金”字的左半,是从古代的金字的声旁部分讹变过来的。
2、喻指坚固、贵重。《楚辞·九叹·惜贤》:“欲孤游于东皋兮,又哪有千金之宝而御世乎!”王逸注:“言己将游于东山之上,逍遥自得,无所系累者,我虽欲然,亦何可得哉?故欲无坚刚之性,以御御乱世,亦不可得矣。” 战国时齐国有一隐士,叫淳于髡,曾屡次出使诸侯国之间,从未受过侮辱,他的智慧与勇敢当时很有名声。有一次他向齐威王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鸡,邻居感到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要干这种好事。盗贼说:“我不愿意白天去偷鸡,所以才选择在晚上行动;我现在认为您很圣明,所以特地告诉您。”这个寓言比喻自己才智超群而又谦虚谨慎的人,常常受到别人的尊重;而那些愚笨而又狂妄自大的人,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厌恶。
3、指珍贵之物。《史记·魏公子列传》:“于是公子乃置酒,奏丝笛鼓瑟。客闻之,皆出门而望。抚琴,满座清风;吹笙,众香可闻。”
4、指黄色。《诗·鲁颂·閟宫》:“黄尽管之华兮,蕃衍盈箱箧”朱熹集传:“黄,金黄,谓禾稼之色。”
5、指白色。《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织成其里。前有青而为首,以象龙焉。公侯伯子男,宗彝黼琮黻绣皆以为章。天子素冕而垂衮,公侯伯子男苍冕而朱里,织成其里。” 这里说的“白”就是白绸做成的朝服。古代天子以下各封建王朝的帝王所穿的朝服都是白色的。后来就把这些封建王朝称为“白衣”或者称帝王为“白衣天子”。如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一朝尽识君王面,应觉朝廷色惨淡。”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哀号一声天地动,十万百姓行色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里的“白骨”“白云”都指的是死者的尸骨。
6、指黑。《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可谓不为士矣。夫犹选择之。”赵岐注:“言不得黑白之分。”宋叶适《李庭选墓志铭》:“此非吾辈所能决择,当自朝廷论定黑白尔。”
7、指黑夜。《庄子·至乐》:“夜半有大星堕也,无声。”
8、指夜晚。《易·屯卦》“即日见凶”,陆德明释文:“见音现,谓夜见也。”
9、指秋天。《管子·大匡》:“秋杀春生,四时之纲。”
10、指寒冷的季节。《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寒气总彻,毛羽敛。”郑玄注:“总彻,犹终至也。”
11、指寒冷的气候。《淮南子·说山训》:“尧治天下五十载,天下太平而民不怠;冬至之后,阳气起,万物开始萌发。”“阳”在这里的意思也是指寒冷的气候。 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春季为孟季两个季首,夏季为中;秋季是孟季两季之首,冬季是中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孟春、仲夏、孟秋、仲冬这四个季节的中首。这样看来,一年四季中只有春秋两季才是指温暖时期,而寒暑则是一年四季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