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被诟病的原因?
李铁的执教水平,跟老郑一样,都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事。 这种局限性,会在比赛中体现出来——我认识的一位资深球迷,曾这样评价李铁:“他除了跑不了,其他方面还不如以前高洪波带的那支国足。” 李铁的性格,跟他的长相一样,是直率的,耿直的男人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在背后捅人刀子。
所以,你能看到李铁跟归化球员的关系很好,跟艾克森、阿兰关系不错(尽管两位归化球员在国家队比赛期间出现的位置并不重合);但你也很难期望他会像里皮那样去使用归化球员,或者像佩雷拉那样去分配球权。 这是李铁自身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国足成绩起伏不定的因素之一。
另外一个是足协的运作机制。 足协作为一个部门,它的运行机制是比较官僚化的,用专业术语来说,叫作“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有一个特点:它允许失误,甚至鼓励试错,因为在它看来,错误也是有价值的——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是也。 这是一种比较“宽容”的决策机制,但它的问题是,它过于强调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另一个因素——运气。
一支球队一场比赛,90分钟下来,运气好也许就能决定胜负了。 但足协不是一个人,不是一支球队,它是国家体育系统的一个职能部门——这样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通过理性分析来做出决策。问题在于,足球运动并非一个完全理性的运动。
中国男足被诟病的原因:
国家队成绩不佳
这是中国男足最为人诟病的一点,从职业化开始,中国男足的成绩就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1995年,中国男足夺取了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正式大赛的冠军——第五届东亚运动会足球赛冠军,但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神奇教练施拉普纳带领的国足在1球领先的情况下被叙利亚2:1逆转,使得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的赛场上留下了长达十年的梦魇;2001年10月7日,米卢教练带领中国男足以“主场”逼平阿曼的比赛历史性地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让无数球迷热泪盈眶,让无数人兴奋地奔走相告,但最终小组三连败的结果还是让无数支持中国足球的人们伤透了心;2012年,中国男足在卡马乔的带领下世预赛两轮战罢0胜0平2负进2球失5球排名垫底,基本失去2014年进入巴西世界杯的机会。
屡屡遭遇假球黑哨
中国足球经历十多年职业化洗练,但黑暗的一路与光明的一路一直并行,且黑暗的势力愈演愈烈,足球领域的赌球、假球、黑哨在中国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到整个足坛的层面。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层人士曾对新华社记者透露说,中国今年的反赌扫黑还将有下文,但具体的时间点不好说。我们从心里希望足球环境能够早日好转,但这种好转不可能一蹴而几地到来,它需要漫长又煎熬的期待。
俱乐部问题多多
从中国足协成立并正式开始领导国内的足球赛事以来,大大小小的俱乐部一直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着。但由于长期实行“政企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厂矿、部队为辅”体制,因此,各队实际上均隶属于地方体育部门或企业,它们参加的“甲A”联赛与“甲B”联赛其实也就是“中国俱乐部”的甲级联赛,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国顶级联赛”。这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痕迹的大一统的体制,既不利于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开展、也不利于优秀选手的脱颖而出。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开始“职业化”改革,然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与改革不相适应的诸多弊端与恶习如“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
在俱乐部中问题多多,其中包括足球俱乐部的财政状况,大多数俱乐部财政状况不佳。许多企业在投资足球过程中不但没有盈利,反而血本无归。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缺少完整的体育产业与体育经纪业,缺乏规范的俱乐部、球员及教练员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办法。中国足坛“假赌黑”事件的爆发更使中国足球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