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金以美国为方向?

荆紫荆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美元和黄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联系的中心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流通的货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承兑;另一类是储蓄国债,由财政部发行并在市场上交易。其中,纸币又可分为法定货币(具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和信用货币(只凭借债务关系的建立就能发挥流通手段的功能)两种。

由于目前各国普遍采用汇率制度(即本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管理对外贸易和投资,我们通常讨论的自由市场条件下最优的货币制度选择问题,其实就是在法定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在法定货币制度下,货币的供给由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加以调控,此时央行既是“孩子”(公众)的父母又是“父母”(其他央行)的孩子。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投放首先由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发放给企业和个人,形成基础货币,再通过银行的存贷差额形成最终货币。

当然在实际的货币制度设计中,这两种类型货币是结合使用的,不存在绝对的边界。但我们知道,如果一种货币制度的设计主要倾向于某一方的话,那么这种货币势必偏向于这一方所拥有的属性。当一国面临国际收支逆差时,为了刺激出口和投资、减少外汇储备的损失,就会采取宽松的政策,增加本国货币的发行量,这个时候货币就偏向了信用货币的性质;反之,则会偏向法定货币。虽然理论上存在一个使国内外物价水平同时上升或下降的均衡点,但实际中往往很难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于是,在政策的选择上就会出现偏斜,导致某一方属性的增强。

从历史来看,二战后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采用信用货币制度,只有法国曾短暂使用过法定货币制度(主要是受到法国农业人口众多的影响,因为农村市场难以有效调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的货币也逐渐向信用货币制度倾斜。比如英国曾经严格规定财政预算平衡,1967年前从未公布赤字,但后来也不断打破这个惯例。美国更是例外,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几乎不再考虑汇率的问题,完全放开,采取大规模增发钞票的办法来应对经济危机。

除了政策的影响外,战后的生育浪潮、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机构规模的扩大也是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重要因素。 不过,无论何种类型货币,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定并发行的,都可以看成是无风险资产。当面对通货膨胀或者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抢购黄金——毕竟,金本位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又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像当年的英格兰银行那样拥有无限印钞权的国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购买这种天然的无风险资产。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金价的上涨似乎都是必然的结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